綜合布線 | 某學校綜合布線方案
2020-06-12 17:32 作者:艾銻無限 瀏覽量:
一、需求分析
綜合布線系統是整個學校信息交換的物理層;其承載了學校內的所有數據、語音的數據交換工作。
二、設計原則
根據
綜合布線設計規范之要求,本項目將遵循綜合布線系統原則,即標準化、模塊化、先進性、綜合性、靈活性、可靠性、可擴充性和經濟性。
三、設計依據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工程建設標準》(DBJ14-S5-2004)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T50339-2003)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GBJ 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YD/T926 1-2-1997學校通信綜合布線系統行業標準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四、系統設計
1、總體設計
本工程利用
綜合布線系統作為實現各種語音、圖像、數據信息交換傳遞的基礎。
按綜合配置設計,整個
綜合布線系統采用三級星形網絡拓樸結構,數據建筑群配線架CD和配線設備BD置于網絡設備機房內(設備間)。樓層配線架FD置于每層的弱電機房內(電信間),樓層配線架FD至樓層區域配線箱(TE),包括至每個數據端點(TO)的距離不應超過90米。從BD至每個樓層FD,光纖傳輸主干采用48芯萬兆光纖。垂直主干光纖網絡采用以太網絡結構。
2、系統組成及結構
根據EIA/TIA568A,ISO/IECIS 118O1及我國的標準,布線系統可劃分為六個獨立的子系統:
1)工作區子系統 (Work Area Subsystem)
2)水平子系統 (Horizontal Subsystem)
3)垂直主干子系統 (Riser Subsystem)
4)設備間子系統 (Equipment Subsystem)
5)管理區子系統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6)建筑群子系統 (Campus Subsystem)
3.1工作區子系統
3.1.1布點原則
工作區子系統由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的用戶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對于學校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本方案按照使用功能設置,在每個辦公室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相應數據語音點,確切的信息點配置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來設計,并為將來系統的擴展留有適當冗余量。采用光纖到戶的設計,租戶可根據需要選擇運營商,在樓層弱電間內跳接。在樓層辦公區(租用辦公室)配置多媒體信息箱,戶內信息點位由租用業主自行配置。
3.1.3打線方式
水平線纜與信息出口的連接有兩種打線方式:在本系統的實施中,我們采用T568B連接方法和相應的測試標準。
3.1.4信息點安裝
學校信息點采用墻面安裝方式,在各個樓層的主通道采用金屬橋架,從金屬橋架到各個房間采用鋼管進行連接,從吊頂到墻面插座采用埋管的方式。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與其旁邊電源插座應保持20cm的距離,信息插座和電源插座的低邊沿線距地板水平面30cm。
3.2水平布線子系統
3.2.1水平線纜用量
水平布線子系統主要由水平電纜組成。
水平線纜的用量按下式計算:
水平線纜平均長度=(max距離+min距離)÷2×1.1+端接容限(銅纜6m,光纖10m)
線纜箱數=信息點數*水平線纜平均長度/305m
3.2.2水平線纜布線方式
由通信電纜井內配線架采用金屬線槽敷設到吊頂內,用金屬管沿墻暗敷設至工作區。
3.3垂直主干子系統
建筑物主干子系統由設備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間至各樓層配線間之間的連接電纜組成。本方案數據與語音主干均采用光纖。
垂直主干線纜的計算方法:
垂直干線系統主要用于實現各進樓配線間與樓層配線間之間的連接。
3.4設備間子系統
3.4.1設備間設計
設備間子系統即
綜合布線系統樓層配線架(IDF,或稱樓層配線間),設備間就是一個管理系統,它把水平子系統和垂直主干子系統連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設備間子系統連在一起。通過它可以改變布線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的連接關系,從而使管理網絡通信線路的工作變得簡單易行。
3.4.2配線間器材配置
每個分配線間的管理器材有:機柜、配線架、語音配線架、理線架等。根據上述配線間分布,安裝42U標準機柜。
3.4.3標簽管理
布線系統涉及大量的線路的連接,這樣大量的連線給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PDS色標標記方案系統而科學地規定了怎樣根據參數和識別步驟,查清現場的線路和設備端接點。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文檔,色標標記方案是以后的布線管理重要的技術依據。
3.4.4線纜路由
配線間線纜從主干線槽經過吊頂進入相應配線機柜,在完成分組、上架、理線、綁扎后進行最后的線纜卡接,具體情況應根據現場施工要求靈活處理,但總體須保證線纜的安全和理線的整齊美觀。配線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各個配線間之間配線架的線纜打接順序,是工程施工安裝和竣工維護必備文檔,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導正常的施工,協調任務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終核對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和日后管理維護的參考。
3.4.5配線間環境要求
學校設備間的設置應該滿足以下要求:
設備間的位置應盡可能靠近建筑物電纜引入區和對外網絡接口處
室溫應保持在10~30℃之間;相對濕度應保持20%~80%
應有良好的通風和防塵措施
設備間應有足夠的空間用于安裝設備,面積最低不應小于10平方米。
使用防火門,門寬至少為高2.1m×寬0.9m
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載重量不小于300kg/平方米。
3.5管理區子系統
3.5.1管理區設計
管理區子系統是
綜合布線系統的總配線機構,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綜合學校總配線間位于某某位置。
3.5.2管理區環境要求
管理區子系統是整個配線系統的中心單元,它的布放,選型及環境條件的考慮是否適當都直接影響到將來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及維護和使用的靈活性。管理區的設置應該滿足以下要求:
管理間的位置應盡可能靠近建筑物電纜引入區和對外網絡接口,學校管理間位于某某地方。
室溫應保持在10~30℃之間;相對濕度應保持20%~80%。
應有良好的通風和防塵措施。
管理間應有足夠的空間用于安裝設備,面積最低不應小于10平方米。使用防火門,門寬至少為高2.1m×寬0.9m。室內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載重量不小于500kg/平方米。
應有良好的通風和防塵措施。
管理間應有足夠的空間用于安裝設備,面積最低不應小于10平方米。使用防火門,門寬至少為高2.1m×寬0.9m。室內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載重量不小于500kg/平方米。
以上內容由北京艾銻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