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銻無限干貨集:操作系統與操作系統內核簡介
2020-03-18 18:08 作者:艾銻無限 瀏覽量:
馬云:年青人做好這十件事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第一件事:想清楚你要什么,你有什么,你要放棄什么?
一個人最難的不是把事情做成,而是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大部分人是看到別人升官發財自己就想升官發財,每一個人的優勢,天分,以及內心渴望是不同的,要根據自己真心所想去追求,而不是被世相左右。
很多年青人有遠大的目標是好事,但也要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讓你更快的放棄,而不是讓你持續的堅持,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往往失敗最大的原因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覺得自己應該很多事一起干,不懂得放棄也不會擁有,不能專注就不能更深入,那些在自己領域獲得成功的人都是知道什么才是自己需要堅持到底的人。
第二件事: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樂觀看待這個世界
沒有任何一個人成功是順風順水的,都是經歷無數的痛苦和坎坷,才能獲得你所看到的成功,很多人只看到別人的結果,卻不接受別人的過程.
那為什么只有極少數人成功呢,最大的原因是這些成功者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樂觀地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無論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2020年的新冠病毒,雖然這些事件給無數的企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但總有些人樂觀看待這些事情的發生,并透過這些事件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最終成就了自我。
第三件事: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
喬布斯也說過類似的話,把自己的每一天當成自己最后一天,如果你能珍惜當下,認真去過好你所擁有的每一天,其實人生不需要提前準備,但如果你不能好好利用自己擁有的每一天時間,即便你提前準備了也沒什么用。
第四件事: 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
很多人有處理不完的糟心事,有沒完沒了的煩惱,那都是因為我們自己造成的,你復雜了,你的世界就復雜,你簡單了,你的世界就簡單,改變自己永遠是改變世界的唯一法則。
第五件事: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敵人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但這也只能讓你小有成就,如果你期望有巨大的成功,你就需要敵人的幫助,因為敵人和朋友恰恰相反,朋友讓你看見更多的是你的優勢,而敵人讓你看見的是你的弱勢,就像木桶原理一樣,決定桶能裝多少水的不是最長的那塊,而是最短的那塊,所以當你不斷去改變自己弱勢你就能不斷增強你的優勢,學會與敵人交朋友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第六件事: 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會讓人看出來
有些人有點能力,就想讓別人看見,想讓別人知道,這些都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而那些大將之才都像女人懷孕一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最后在適合的時機和適合的場合,一鳴驚人,所以有才華如果沒能施展,不用急,安住你的心,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老天會給你啟示的。
第七件事: 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遙遠,今天就行動.
頭天晚上想想千條路,第二天醒來依然走老路,這個世界上不缺想法的人,就缺少立刻行動的人,今天想到了就今天行動,不要等到明天,因為明天永遠都不會來,立刻行動,立刻行動,立刻行動是成功唯一的法則。
第八件事:書讀得少沒有關系,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
大部分人都喜歡從書本上獲得知識,但書本上的知識很多時候卻不法讓你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原因是大部分寫書的人都是理論家,自己也沒有經歷過,總結了一些理論和思想,但社會瞬息萬變,很多理論和思想與現實情況并不相輔,在加上看書的人不能活學活用,最后就是失敗而告終,而最大的學習應該是在社會中,在實戰中,不斷的學習和反思,從而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學在多知識不如總結出一兩條規律,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掌握規律的人,而規律又不在書中,而在社會和自然中。
第九件事: 今天會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很多時候的失敗不是因為我們缺少能力,缺少資源,缺少人才,而是我們缺少堅定的信念, 今天會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這說明信念不夠堅定的人很容易放棄,而信念堅定的人會比別人多堅持一天,也許就是這一天,就能雨過天晴,風和日麗。
第十件事: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無論你還在身處什么環境,擁有什么樣的結果,你覺得人生有多么糟糕,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只要你把以上十件事做好了,你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就像里采說的,生命只有一次,為什么不大膽一點,反正你什么也不會失去。
艾銻無限干貨集:操作系統與操作系統內核簡介
一、操作系統理解
一句話理解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就是為用戶(使用計算機的人)提供服務,使用戶能在計算機上使用各種應用程序(QQ、瀏覽器)來操作計算機資源(如QQ需要使用顯示器資源、用瀏覽器下載資料需要硬盤
資源,同時所有這些應用程序都需要使用CPU這個最主要的資源)。
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上面這句話,一方面從操作系統本身來理解。其實說起操作系統這個概念,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我們大多都是比較模糊的,同時感覺跟這個東西就很近,因為在每臺計算機中都有一個操作系
統,你運行的任何應用軟件都離不開操作系統,為什么離不開操作系統呢?其實說白了,一臺計算機就是一組資源,你運行在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本質上是離不開計算機的各種資源(如處理器、內存、I/O設備
等),只是為了方便,人們就構造了操作系統這種東西,因為每一臺計算機的各種資源都來自不同的廠家,它們有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差別,所以你針對某一類的I/O設備開發的應用程序就不能在另一臺裝有不
同I/O設備的計算機上運行,而操作系統就完美的消除了這種差別與無法擴展的缺點,所以從邏輯上來說,操作系統位于應用程序與計算機資源的中:
同時,作為中間層,必須要干好中間層的工作,所以總的來說,操作系統有兩個基本功能:
(1)防止硬件被失控的應用程序濫用;
(2)向應用程序提供簡單一致的機制來控制復雜而又通常大相徑庭的低級硬件設備
另一方面,從計算機CPU(處理器)來看,操作系統實際上不過是一組計算機程序(可以理解成很多個應用程序的集合,而這些應用程序基本都是與硬件打交道的),與其他計算機程序類似(不管是你自己寫
的HelloWord小程序還是像QQ這樣的應用程序,以及大型的服務器程序),它們都給處理器提供指令,然后處理器就執行這些指令,完成這些程序的功能,最大的區別在于操作系統和其他程序的意圖不同:操作
系統程序通過控制處理器使用其他計算機資源,并控制其他程序的執行時機,這促使處理器完成系統任務的調度。但是(剛剛也說明了,操作系統除了和其他程序的意圖不同,其他都一樣,所以)處理器為了做
任何一件這樣的事情(指的是執行另一個程序),都必須停止執行操作系統程序,轉而去執行其他程序(這其實是進程切換),因為既然操作系統也是一個程序(進程),而任何處理器同時只能處理一個進程,
所以操作系統同樣和其他程序(進程)一樣需要調度,只是操作系統是處于主動調度的位置,而其他程序是被動的由操作系統的控制來實現調度。
二、操作系統內核
關于操作系統和操作系統內核這兩個概念,很多人嘗試去區分與解釋,但是發現很難得解釋的完全。操作系統包括操作系統內核(這是必然的),也就是說內核程序是操作系統所包含的一組計算機程序中的一
個子集,所以內核程序也是一組計算機程序,而這些內核程序是操作系統中最常使用基本模塊,直接與硬件打交道,主要由用于管理存儲器、文件、外設和系統資源的那些部分組成。內核程序一直占據內存中的
一段內存,這樣處理器可以隨時調用這些內核程序;操作系統除了內核程序外,還有包括其他一些基本組件,如文本編輯器、編譯器、用來與用戶進行交互的程序等。
應用程序:
當一個應用程序執行一條系統調用,我們說內核正在代其執行。如果進一步解釋,在這種情況下,應用程序被稱為通過系統調用在內核空間運行,而內核被稱為運行于進程上下文中。這種交互關系———應用
程序通過系統調用而陷入內核———是應用程序完成其工作的基本行為方式。
硬件:
內核還要負責管理系統的硬件設備。當硬件設備想要和系統通信的時候。它首先要發出一個異步的中斷信號去打斷處理器的執行,繼而打斷內核的執行(如:網卡收到數據包后產生中斷通知CPU有數據到達,
在中斷服務函數中觸發接收軟中斷)。中斷通常對應一個中斷號,內核通過中斷號查找對應的中斷服務程序,并調用這個程序處理中斷。中斷服務程序在專門的中斷上下文中執行。這些上下文代表內核活動的范
圍。每個處理器在任何指定時間必然概括為下列三者之一。
運行于用戶空間,執行進程
運行于內核空間,處于進程上下文,代表某個特定的進程執行
運行于內核空間,處于中斷上下文,與任何進程無關,處于某個特定的中斷
1.同步中斷是當指令執行時由 CPU 控制單元產生,之所以稱為同步,是因為只有在一條指令執行完畢后 CPU 才會發出中斷,而不是發生在代碼指令執行期間,比如系統調用。
2.異步中斷是指由其他硬件設備依照 CPU 時鐘信號隨機產生,即意味著中斷能夠在指令之間發生,例如鍵盤中斷。
下面整理兩個網友關于操作系統與操作系統內核的解釋,個人覺得解釋的還是比較好的:
內核,是操作系統的基礎模塊,用于管理系統資源。例如提供對軟件層面的抽象(例如對進程、文件系統、同步、內存、網絡協議等對象的操作和權限控制),和對硬件訪問的抽象(例如磁盤,顯示,網絡接口
卡(NIC));操作系統,在內核的基礎上有延伸,包括了提供基礎服務的系統組件。
內核,就是計算機學科意義上的操作系統,直接與硬件交互,提供CPU時間片管理、中斷、內存管理、IO管理等等;一般意義上的操作系統包含的東西要更多一些,至少要有用戶交互的基本程序,比如一個
命令行界面和基本的指令(文件遍歷、進程管理等等),或者圖形界面的桌面和文件瀏覽器。
三、總結
總的說來,一個操作系統包含了內核(是一個提供硬件抽象層、磁盤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件)以及其他計算機系統所必須的組件(如函數庫、編譯器、調式工具、文本編輯器、網站服務器,
以及一個Unix的使用者接口(Unix shell)等,這些都是操作系統的一部分,而且每一個模塊如編譯器都是一個單獨的進程,運行在操作系統中)。所以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拿Linux來說,Linux這
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現在大家已經默認的把Linux理解成整個Linux系統,這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具體可以看本文前言中提到的那篇文章),也就是說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于Linux內
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種工具和應用程序的操作系統(也被稱為GNU/Linux),而基于這些組件的Linux軟件被稱為Linux發行版。一般來講,一個Linux發行版本出來包括Linux內核之外,還包含大量的軟件
(套件),比如軟件開發工具,數據庫,Web服務器(例如Apache),X Window,桌面環境(比如GNOME和KDE),辦公套件(比如OpenOffice、org)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