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銻知識——交換機內部結構_交換機的基本組成
2020-04-13 17:55 作者:艾銻無限 瀏覽量:
目前交換機的內部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共享內存式結構
該結構依賴于中心局域網交換機引擎所提供的全端口的高性能連接,并由核心引擎完成檢查每個輸入包來決定連接路由。這種方式需要很大的內存帶寬和很高的管理費用,尤其是隨著局域網交換機端口的增加,需要內存容量更大,速度也更快,中央內存的價格就變得很高,從而使得局域網交換機內存成為性能實現的主要瓶頸。
2.交叉總線式結構
交叉總線式結構可在端口間建立直接的點對點連接,這種結構對于簡單的單點式(Unicast)信息傳輸來講性能很好,但并不適合點對多點的廣播式傳輸。由于實際網絡應用環境中,廣播和多播傳輸方式很常見,所以這種標準的交叉總線方式會帶來一些傳輸問題。例如,當端口A向端口D傳輸數據時,端口B和端口C就只能等待。而當端口A向所有端口廣播消息時,就可能會引起目標端口的排隊等候。這樣將會消耗掉系統大量帶寬,從而影響局域網交換機傳輸性能。而且要連接N個端口,就需要N×(N+1)條交叉總線,因而實現成本也會隨著端口數量的增加而急劇上升。
3.混合交叉總線式結構
鑒于標準交叉總線存在的缺陷,一種混合交叉總線實現方式被提了出來。該方式的設計思路是將一體的交叉總線矩陣劃分成小的交叉矩陣,中間通過一條高性能總線連接。該結構的優點是減少了交叉總線數,降低了成本,還減少了總線爭用。但連接交叉矩陣的總線成為新的性能瓶頸。
4.環形總線式結構
這種結構方式在一個環內最多可支持四個交換引擎,并且允許不同速度的交換矩陣互連,以及環與環間通過交換引擎連接。由于采用環形結構,所以很容易聚集帶寬。當端口數增加的時候,帶寬就相應增加了。與前述幾種結構不同的是,該結構方式有獨立的一條控制總線,用于搜集總線狀態、處理路由、流量控制和清理數據總線。另外,在環形總線上可以加入管理模塊,提供完整的SNMP管理特性。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選用第三層交換功能。這種結構的最大優點就是擴展能力強,實現成本低,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系統擴展時造成的總線瓶頸。
1、交換機的外部構造:
前面板上的多個RJ45接口是以太網口,用來連接計算機或其他交換機。
后面板或前面板上的串口是交換機的配置口,用串口線纜將其與計算機的串口連接起來,可實現對交換機的配置操作。也有的交換機的配置口位于前面板上。
面板上有若干指示燈,其亮、滅或閃爍可以反映交換機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
此外還有電源插口、電源開關等。
可上機架(柜)式交換機的標準長度為48.26cm(19in)。
2、交換機的內部構造:
交換機的內部組成為:
CPU (中央處理器):交換機使用特殊用途集成電路芯片ASIC,以實現高速的數據傳輸。
RAM/DRAM:主存儲器,存儲運行配置。
NVRAM(非易失性RAM):存儲備份配置文件等。
FlashROM(快閃存儲器):存儲系統軟件映像文件等。是可擦可編程的ROM。
ROM:存儲開機診斷程序、引導程序和操作系統軟件。
接口電路:交換機各端口的內部電路。

交換機工作于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交換機內部的CPU會在每個端口成功連接時,通過將MAC地址和端口對應,形成一張MAC表。在今后的通訊中,發往該MAC地址的數據包將僅送往其對應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換機可用于劃分數據鏈路層廣播,即沖突域;但它不能劃分網絡層廣播,即廣播域。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總線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端口都掛接在這條背部總線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后,處理端口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端口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廣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應后交換機會“學習”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內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絡“分段”,通過對照IP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絡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減少沖突域。
端口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端口對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端口都可視為獨立的物理網段(注:非IP網段),連接在其上的網絡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發送數據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絡的全部帶寬,都有著自己的虛擬連接。假使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網交換機,那么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于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幀功能的網絡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數據傳送的工作原理
交換機的任意節點收到數據傳輸指令后,即對于存儲在內存里的地址表進行快速查找,從而對于MAC地址的網卡連接位置進行確認,然后再將數據傳輸到該節點上。如果在地址表中找到相應的位置,則進行傳輸;如果沒有,交換機就會將該地址進行記錄,以利于下次尋找和使用。交換機一般只需要將幀發送到相應的點,而無需如集線器發送到所有節點,從而節省了資源和時間,提高了數據傳輸的速率。
數據傳送方式
通過交換的方式進行的數據傳輸,其實就是交換機的數據傳送的方式。之前的集線器,更多是利用共享的方式,來對數據進行傳輸,沒有辦法從通訊的速度上進行要求。集線器的共享方式,也就是常說的共享式網絡,以集線器作為連接設備并且只 有一個方向的數據流,因而網絡共享的效率非常低。相對而言,交換機能夠對連接到自身的各臺電腦進行相應的識別,通過每臺電腦網卡的物理地址也就是常說的MAC地址,來進行記憶和識別。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不用再進行廣播尋找,而能夠直接將記憶的MAC地址找到相應的地點并且通過一個臨時性專用的數據傳輸通道,來完成兩個節點之間不受外來干擾的數據傳輸的通信。由于交換機還具有全雙工傳輸的方式,所以也可以對于多對節點間通過同時建立臨時的專用通道,來形成一個立體且交叉的數據傳輸通道結構。
有關更多知識請訪問北京艾銻無限http://www.bji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