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銻知識——三層交換機的轉發原理及流程分析
2020-04-14 17:20 作者:艾銻無限 瀏覽量:
三層交換機的轉發原理及流程分析
計算機網絡往往由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網絡互連連接而成。如果幾個計算機網絡只是在物理上連接在一起,它們之間并不能進行通信,那么這種“互連”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因此通常在談到“互連”時,就已經暗示這
些相互連接的計算機是可以進行通信的,也就是說,從功能上和邏輯上看,這些計算機網絡已經組成了一個大型的計算機網絡,或稱為互聯網絡,也可簡稱為互聯網、互連網。下面將從互聯網的漸進歷程逐一闡
述各種設備的工作原理:
HUB的中文名稱叫做以太網集線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廣播技術(broadcast),也就是HUB從任何一個端口收到一個以太網數據幀后,它都將此以太網數據幀廣播到其它所有端口,HUB不記憶哪一個MAC地址
掛在哪一個端口——這里所說的廣播是指HUB將該以太網數據幀發送到所有其它端口,并不是指HUB將該報文改變為廣播報文。
以太網數據幀中含有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對于與數據幀中目的MAC地址相同的計算機執行該報文中所要求的動作;對于目的MAC地址不存在或沒有響應等情況,HUB既不知道也不處理,只負責轉發。
HUB工作原理:
① HUB從某一端口A收到的報文將發送到所有端口;
② 報文為非廣播報文時,僅與報文的目的MAC地址相同的端口響應用戶A;
③ 報文為廣播報文時,所有用戶都響應用戶A。
隨著網絡應用不斷豐富,網絡結構日漸復雜,導致傳統的以太網連接設備HUB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網絡規劃和系統集成的需要,它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 沖突嚴重——HUB對所連接的局域網只作信號的中繼,所有物理設備構成了一個沖突域;
② 廣播泛濫。
三層交換機流程
用VLAN分段,隔離了VLAN間的通信,用支持VLAN的路由器(三層設備)可以建立VLAN間通信。但使用路由器來互聯企業園區網中不同的VLAN顯然不合時代的潮流。因為我們可以使用三層交換來實現。
差別1(性能):傳統的路由器基于微處理器轉發報文,靠軟件處理,而三層交換機通過ASIC硬件來進行報文轉發,性能差別很大;
差別2(接口類型):三層交換機的接口基本都是以太網接口,沒有路由器接口類型豐富;差別3:三層交換機,還可以工作在二層模式,對某些不需路由的包文直接交換,而路由器不具有二層的功能。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設備互通的過程:
如圖所示:交換機上劃分了兩個VLAN,在VLAN1,VLAN 2上配置了路由接口用來實現vlan1 和vlan 2之間的互通。

A和B之間的互通(以A向B發起ping請求為例):
1)A檢查報文的目的IP地址,發現和自己在同一個網段;
2)A----》B ARP請求報文,該報文在VLAN1 內廣播;
3)B----》A ARP回應報文;
4)A----》B icmp request;
5)B----》A icmp reply; A和C之間的互通(以A向C發起ping請求為例):
1)A檢查報文的目的IP地址,發現和自己不在同一個網段;
2)A----》switch(int vlan 1)ARP請求報文,該報文在VLAN1 內廣播
3)網關----》A ARP回應報文;
4)A----》switch icmp request(目的MAC是int vlan 1的MAC,源MAC是A的MAC,目的IP是C,源IP是A);
5)switch收到報文后判斷出是三層的報文。檢查報文的目的IP地址,發現是在自己的直連網段;
6)switch(int vlan 2)----》C ARP請求報文,該報文在VLAN2 內廣播;
7)C---》switch(int vlan 2)ARP回應報文;
8)switch(int vlan 2)----》C icmp request (目的MAC是C 的MAC,源MAC是int vlan 2的MAC,目的IP是C,源IP是A)同步驟4)相比報文的MAC頭進行了重新的封裝,而IP層以上的字段基本上不變;
9)C----》A icmp reply,這以后的處理同前面icmp request的過程基本相同。
以上的各步處理中,如果ARP表中已經有了相應的表項,則不會給對方發ARP請求報文。
有關更多IT知識請關注北京艾銻無限http://www.bji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