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信5.0還沒正式上線,卻獲得了空前的關注。不過這些關注并非來自普通用戶,而是來自與自媒體有這樣或那樣關系的人。
本月初,“2013年騰訊合作伙伴大會”在京召開。內里,騰訊透露微信5.0將對公眾賬號進行新的調整——— 公眾賬號將獨立出現,形成一個新的功能模塊,而不再混在通訊錄中。同時公眾賬號還將分為訂閱和服務兩類。其中,訂閱類每天可以發一條群發信息,沒有推送,信息顯示在獨立的訂閱區。服務類每月只有一條群發信息,可以推送,消息仍然顯示在會話列表。按照騰訊的官方說法,“此次調整主要是為了讓用戶避免過度的騷擾,同時還能獲得應有的服務。”
簡單來說,在微信5.0中,如果你訂閱了一個公眾賬號,它會出現在“訂閱區”中,你需要打開訂閱區,找到這個公共賬號,才能看到它更新了什么。而現在的模式是,你訂閱的公眾賬號能隔三岔五推送一條信息給你,而這條信息會出現在你的消息列表里,彈出紅色的“氣泡”,你只要點擊便能打開和閱讀。如果是服務類,則一個月才能在用戶面前彈出一次。
稍微有些產品經理思維的人就能看明白,這對于自媒體是不利的,原本用戶只需要一步就能達到自媒體內容,但在微信5.0里至少需要兩步--先進入訂閱區,再選擇公眾賬號。這樣用戶只有在主觀想去看公眾賬號內容時,才能看到里面寫了些什么。
于是乎,各種“微信5.0不鼓勵自媒體公共賬號”的說法層出不窮,而發聲的主力就是自媒體人。騰訊應該想得到這種“反彈”,于是它為自媒體打開了另一扇門,宣布將啟動“自媒體精品百人計劃”,首批重點扶持20個自媒體賬號,他們可獲得包括新聞客戶端、騰訊網、手機Q Q、微信、Q Q空間、微博以及Q Q瀏覽器在內的優質資源支持和個性化幫助。
在我看來,這和我作為記者,在南方都市報的平臺上撰寫稿件并公開發布的形式并無區別。騰訊包括微信在內的各類優質資源和南方都市報一樣,就是媒體平臺。而“自媒體精品百人”就是騰訊大平臺下的100名“記者”。
每天,我需要在報社的報題平臺上提交自己準備撰寫的稿件線索,并簡單說明為什么要寫這篇稿件,它有多重要。同時,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獲得更高的社會反響,更高的優稿率,以期在報社內部的采編崗位技術級別評定中獲得更高的位置,反過來為自己的稿件增加“個人品牌背書”。
騰訊在微信5.0之后為自媒體提供的大平臺也是如此——— 自媒體人需要用內容和個人品牌來證明自己是優秀的,這樣才能有機會在“自媒體精品百人計劃”中脫穎而出。當然,這不是唯一條件,因為能不能進入“百人計劃”,最終下決定的是騰訊。就像我只能盡力爭取工作機會,但最終招不招我,下決定的還是報社。
唯一有區別的是,騰訊力捧的自媒體除了其內容會被廣泛曝光外,自媒體個人也是這場“造星運動”中的一部分,而傳統媒體記者的署名只是放在了文章最后。
也許有人會說,這點差別正是騰訊微信5.0時代自媒體策略的進步之處,因為就像項目名稱一樣,“自媒體精品百人”的核心是人。但我預感,在對人的“把握”上,騰訊應該是預留了后手的。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名氣如方舟子者,選擇新浪微博還是搜狐微博,他自己說了算。所以,若騰訊扶持的某個自媒體人達到了方舟子或韓寒的境界,變得凌駕于平臺之上,隨時可能“跳槽”,騰訊將如何應對?又或者,一位天天在騰訊企業模式上挑刺并堅持發表意見的自媒體人,會不會出現在“自媒體精品百人計劃”中?這些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問題。
回到此次微信5.0對自媒體的影響上,騰訊所謂“避免過度騷擾”很有道理,但應該不是唯一的原因。我用暗黑的心態來揣測騰訊此舉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不想像新浪微博那樣,只做平臺而無法有效把控內容。你看那“微博小秘書”每天累個半死,還老挨人罵,吃力不討好。
做為一家企業IT服務提供商,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企業提供IT外包的相關信息,為企業的發展提升更高的效率,創造更大價值。
艾銻無限,成就夢想!
相關文章